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嬴政必胜阵容搭配最新战法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关于嬴政必胜阵容搭配最新战法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跟上时代的步伐。
文明与征服英雄搭配文明与征服英雄加点攻略,其实我们需要根据个人玩法来体验,因为有不少的影响,所以推荐一些大家认可的梯度,可以帮助你减少资源,还能够一直用下去,那么到底入如何搭配,小编汇总了一些,大家可以参考试试。
文明与征服英雄选择攻略
T0:萨拉丁为人人追捧的大明星,是突击队扛把子;善德、君士坦丁、亚历山大大帝高强度,可搭配阵容非常广泛。
T1:嬴政,织田信长,刘邦,关羽等,此梯队强度很高,但都有些许不足的地方。武则天如果是上个版本前我会给她排到T0。
T2:理查一世,北条时宗,这一队列基本是传说英雄的边角料,一般只用来过渡或凑个命运之网,史诗英雄北条时宗荣幸跻身此队列。
T3:李舜臣,玛丽一世,李世民,海尔曼等,梯队英雄基本为史诗英雄中的佼佼者,强度已经逼近传说级英雄,熙德在这次版本更新获益,跻身此队列。
T4:西比阿,布狄卡史诗英雄中的中规中规的强度,能用,但不强。
英雄阵容推荐
骑兵冲阵(文明传承主洗冲阵)=突击队=骑兵=T3翼骑兵套装(移速增加)(刺客野战队)
1号位:萨拉丁/腓特烈/拉格纳/拜伯尔斯/西庇阿/查理曼/贞德/立花_千代
2号位:腓特烈/亚历山大/君士坦丁
3号位:善德/理查一世/刘邦/克里奥佩特拉/西庇阿/拉格纳/拜尔波斯/查理曼/立花_千代/贞德
盾兵固守(文明传承主洗固守)=防守反击队=盾兵=T4罗马军团套装(坦克对抗队)
1号位:君士坦丁/亚历山大/海尔曼
2号位:汉尼拔/北条/项羽/织田
3号位:武则天/凯撒/善德/查理曼/伯利克里/立花_千代/李世民/西奥多拉
弓兵屠戮(文明传承主洗屠戮)=火攻队=弓兵=T4长弓兵套装(战法中路队)
1号位:关羽/玛丽
2号位:织田/玛丽
3号位:善德/亚历山大/君士坦丁/凯撒/玛丽/武则天
枪兵军纪(文明传承主洗军纪)=控制队=枪兵=枪兵特殊套装尚未出炉(控制游走队)
1号位:项羽/刘邦/李世民/李舜臣/布狄卡
2号位:刘邦/李世民/李舜臣/布狄卡
3号位:秦始皇/李舜臣/布狄卡/凯撒/克里奥佩特拉
文明与征服英雄加点攻略
1、最主要是速度,会影响出手顺序,与技能顺序类似。例如刘邦,一般推荐加一点点速度,在敌人行动前先手控制一波。当然,你也可以逆向一波队友李舜臣带控制,让李舜臣先手控制,刘邦后手吃附加效果(如果敌人处于控制不降低发动率)实现刘邦一直100%发动率
2、力量,防御等其他属性,部分技能会选择属性,例如:背水列阵会对己方防御最高的英雄造成一段伤害,那么就要避开自己的输出位英雄防御最高的情况
秦始皇灭的最后一个国家是哪个国家?
秦始皇灭的最后一个国家是齐国。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不战而降,齐亡。至此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1、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韩国降将内史腾率秦军灭韩国,俘韩王安,韩亡。所得韩地置颍川郡。
2、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国大将军王翦攻入赵国国都邯郸,赵王迁被迫降秦,赵破。
3、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军王翦之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攻打魏国,包围魏都大梁,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3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
4、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军斗志涣散、粮草不足,遂从前线撤军。王翦乘机追击,消灭楚军主力,占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人复立昌平君为王。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江南,置会稽郡,楚亡
5、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王贲打下辽东,俘燕王喜;接着打下代城,俘赵代王嘉。燕灭。
扩展资料:
秦灭六国的过程
1、灭韩:秦王政十六年九月,韩国南阳守腾主动投降并献出南阳地(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黄河以北地区)。接收后秦国实际上却以该地为前进基地,作进攻韩国的准备。
秦王政十七年,内史腾率领秦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进攻韩国,一举攻克韩都新郑(今河南新郑),俘获韩王安,继而占领韩国全境,灭亡韩国。秦国遂在韩地设置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禹州)。
2、灭赵:公元前236年,秦国乘燕国、赵国交兵,赵国后方空虚之际,以王翦为主将,分兵两路攻赵,夺赵邺(今河北临漳西南)等十余城。赵军守城据险,避免决战,战事呈相持局面。公元前234年,秦军攻平阳(今河北磁县东南),歼灭赵军10万,杀赵将扈辄。
接着挥军北进,为赵大将军李牧大败于宜安(今河北石家庄东南)。公元前232年,王翦改变战法,以一部兵力袭扰赵都邯郸(今邯郸市),自率主力由上党郡(郡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企图将赵拦腰截断,因李牧预先有防备,受阻还师。
公元前229年,王翦乘赵地饥荒,长途跋涉派部分军队围邯郸,亲率主力东出井陉。王翦施反间计使赵王令赵葱、颜聚代李牧为将。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平定东阳地区,赵葱战死,颜聚逃亡。秦军南下攻克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公子嘉逃到代国称王。公元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贲灭代,俘虏公子嘉,赵国最终灭亡。
3、灭魏:秦王政二十一年,秦军在攻占燕都蓟、取得北方决定性胜利的同时,将主攻方向转向南方。派名将王翦之子王贲率军进攻楚北部地区(今河南南部)占领十余城。在予以一定打击,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保障了攻魏秦军的侧背安全后,即回军北上。
于二十二年突然进袭魏国,包围了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军依托城防工事,拼死防守。秦军强攻无效,遂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三个月后,大梁城坏。魏王假出降,魏亡。秦在魏东部地区设置砀郡。
4、灭楚: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渡过淮水,围攻楚国都城寿春。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军斗志涣散、粮草不足,遂从前线撤军。王翦乘机追击,消灭楚军主力,占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人复立昌平君为王。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江南,置会稽郡,楚亡。
5、灭燕:秦王嬴政遂派王翦与辛胜率军大举攻燕,在易水之西大败燕、代联军。二十一年秦军又增加兵力,王翦率军一举攻破燕都蓟城(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卫军逃辽东(今辽宁辽阳)。
秦将李信带兵乘胜追击至衍水(今辽宁浑河),再败太子丹军,消灭了燕国卫军主力。燕王杀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国未允。但鉴于燕赵残余势力,已成囊中之物,为集中兵力对付魏楚,故暂停进攻。二十四年灭楚、魏之后,秦王赵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燕王喜,燕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6、灭齐:齐国自济西之战(前283年)受到燕军重创以来,实力一直未能恢复。秦国在远交近攻的方针下,采取一切非军事手段,争取齐国中立,以削弱六国抗秦的力量。齐君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对秦亦采取结好政策,不敢支援其他五国抗秦。
由于齐王建“事秦谨”,所以“王建立四—十余年不受兵”(《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丞相后胜为秦国重金收买,只幻想与秦联盟,既不与各国合纵抗秦,也不在本国加强战备。齐王完全听信了后胜的主张。直到秦国攻灭了五国以后,齐王才感觉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准备抵御秦军进攻。
二十六年,秦王以齐国拒绝秦国使者访齐为由,避开了齐国西部主力,命王贲率领秦军由原燕国南部(今河北北部)南下进攻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北)。齐军士气本不旺盛,对秦军突然从北攻来,更是措手不及。迅速土崩瓦解。秦军一举攻占临淄,俘齐王建,齐亡。秦王在齐设置齐郡和琅邪郡。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秦朝
军师请布阵吕布阵容怎么选
军师请布阵吕布阵容怎么选呢,很多小伙伴想要培养以吕布为核心的阵容,那么该准备什么武魂和坐骑呢,下面就是军师请布阵吕布阵容、坐骑及武魂选择指南,一起看看吧。
吕布阵容怎么选
推荐阵容:
战刺辅,战法辅
推荐同时上场武将:和德川信长组成3战士,德川秀吉加韩信组成3刺客,辅助用刘邦,华佗,屈原,嬴政,李儒;和刘备徐晃组成3战士韩信刘秀法正组成3法师,华佗,嬴政,屈原,李儒,荀_组成5辅助。
推荐坐骑:
坐骑技能:技能优先选择坚守坚盾刚烈,强攻其次,属性用护甲加生命值或者破甲生命。
原因:吕布是个依靠单体爆发控制的坦克型武将,所以坚守加坚盾的组合可以让他护甲免伤相互叠加,配合被动的防御增加收益,可以在与对面肉搏时,最大程度提现他物理攻击伤害,让对手感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推荐武魂:
武魂选择:犀牛,灵猿,穿山甲。
原因:和技能一样,犀牛加灵猿的双重减伤,加上穿山甲的反伤与百分32的基础双防和百分10的攻击力,可以说让这个重型坦克做到攻防兼备的最佳方案。
克制武将及原因:吕布是一个防御,攻击,生命值比较平均的武将,且需要在击杀敌人后获得续航能力,对方如果带个例如孟获这样的去拖住吕布,可能会导致吕布前期就被匡死。
武将心得:
在站位上吕布需要最大程度的面对对方无续航或不死技能的前排,因为这时候更有利于吕布通过控制,伤害,做掉敌人前排,并且通过他的被动技能,实现回血加攻击,有利于进一步碾压敌人。让吕布在最有效的位置快速突破敌军防线实现击杀,目前版本大家普遍运用麒麟,吕布的技能伤害不可谓不暴力,所以可以一用。
吕布的强度自然不用多说,除了开荒外,十分适合中后期使用。
三国志13嬴政怎么得嬴政的解锁方法
解锁方法
要解锁嬴政就得获得成就“贪欲的名品收集家”
想要解锁秦始皇嬴政就得自己身上拥有的名品数到达一定数量才行,
这个数量就是50!
你可以在自己的资料里可以看到名品数
PS:强调下必须是自己身上的,自己势力拥有的是不算的。所以做这个成就君主最合适了,快统一的时候把所有武将身上的东西都收了,然后赏给自己!
当然,如果你会贪污大法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三国志13贪欲的名品收集家,秦始皇嬴政解锁方法就是这样,去试试这最强战法吧!
三国志13战法怎么使用
《三国志13》是款策略游戏,这款游戏主要以三国为主,在这款游戏中玩家要展开进行战斗。整个游戏的操作还是蛮不错的,在这里很多玩家们都在问战法怎么使用?那么下面深空高玩就为玩家们详细解说下关于三国志13战法使用方法攻略解析,玩家们一起来看看吧。
1.始皇帝
很多战法分析给予这个战法一流战法的评价。这里我说明几点:1)这个战法是己方群体buff,单从数值上看,60攻防30机动50士气和士气维持,是超一流群体buff。持续时间1800.2)这个战法要10 采配。这让这个战法大打折扣。基本上一场战斗如果不是后期剧本单城杠曹老板无限援军的情况下,基本上开不出第二次。所以一定要尽可能地框到所有部队。如果你是扮演君主或者大官的话这个技能或许在多武将情况下能够体现价值,如果你是扮演一个小官,一场战斗只能指挥1-3个队伍,那基本上就是开不出来的情况。
攻城的话基本上也是开不出来,攻城采配慢,除非对方军队充足,但是基本上攻城前都会杠一波野战,所以基本上不存在这个问题,约等于开不出来。 3)这个技能只有嬴政会,要么自建,要么选嬴政,要么就得学。如果不是自带的,学起来很麻烦。4)总体而言是一个花瓶技能,用起来非常鸡肋,如果呆在弱势力,开了也无法力挽狂澜,如果是强势力,开和不开没区别。如果钟爱这个技能,请用修改器改为8采配,相对比较平衡。
2.天衣无缝
这个技能是光荣用来嘲讽的。我基本不开这个技能。1)数值,攻击40,士气100,恢复异常,士气100远没有士气50+士气维持来的有效。尤其是面对虎豹,简直跟摆设没什么区别,相当于一个短时间的加攻击。2)10采配的缺点和始皇帝一样。3)只有阿斗会,比嬴政还可怕,你甚至不能用阿斗自建势力指挥不了足够多的军队的话,跟没有是一样一样的。4)总体而言是个垃圾技能,就实用度而言甚至不如逆境指挥。采配改成6-7采配比较平衡。
3.5个9采配火计,烈火,神火,火牛,六韬,太平
都督,你313怎么了?说句真心的这5个9采配的技能我基本上只有在水战上用来火攻。基本上陆地上用不出来。想用好这几个技能要站好位配合风向烧敌人。因为会烧到自己人,所以用起来限制条件太多,不够简单暴力。当然,烧的好也是强大的技能。这几个之间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有的降攻,有的降防,有的降机动,有的降士气,有的杀伤力大一点。然后要说明一点,比其他低采配火计,这几个技能牛的地方是它们有一个比较高的基础百分比伤害。火计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烧掉的兵不算伤兵,可以用来对付王佐和神医这种技能,不过低采配的火计显然实用性更高。
我不给这几个战法排名,但是我做一个简单的说明:降兵力降士气降机动降防降攻击。降兵力指的是起初的基础百分比伤害和后续的伤害。无论你降什么,最根本的就是要杀敌,所以这个是最重要的。降士气,这一代战斗是围绕士气来打的,所以降士气其次,没有士气就没有攻防,甚至会崩溃任人宰割,自从降士气的机制改动之后,降士气现在要比降机动来的更有效。
降机动是因为敌人跑得慢了,配合风向烧得越多。放了火对方基本上不会站着打你,只会跑,所以降防比降攻来的重要。根据这个标准,这5个火计孰优孰劣大家应该心里都有个数了。给予一个总体的评价,高采配以及高限制使得这几个技能实在鸡肋,我宁愿用低采配的火计也不愿意用这几个技能。不过用的好的话至少比天衣无缝来的好用。对操作有一定的要求。
4.古今无双/天下无双
这两个技能放在一起写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是一个技能,1采配的差别就是古今攻击多10,降士气多10.1)数值上攻+100/+90,机动都是+30,士气-30/-20.AOE,全兵击和士气维持。时间1800.2)8采配与7采配,还是比较对得起这个采配的性价比,如果打得稍微久一点,一场战斗开两次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3)拥有者是霸王与飞将。这两个比较有人气,所以很多人会玩到。4)很多人觉得这代单体技能不如群体技能,其实并不是这样子的。单体技能的黄金时期是你自己扮演一个非主公武将时还指挥不了那么多队伍或者你们的势力武将普遍偏少或者质量偏低的情况下。
说真的,如果是几十万大军的话,单体技能只有单骑偷本的情况比较有用,但事实上到后面很难,因为AI现在变聪明了。所以只是时机问题,不是强弱问题,我用曹老板打黄巾剧本,其实勇略我觉得并不如这些高采配单体技能来的好。5)古今的缺点在于他加的是攻击,其实如果它能加一些防或者士气的话那就是最好的单体技能没有异议。只可惜+攻击不是特别优秀的加成。减士气还算比较的强大。最重要的是它有一个没有被说明出来的附带加成,那就是无双技能全部都是兵击伤害提高。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初怪力无双会bug的原因。
5.国士无双/军神
这两个技能放在一起写是因为它们几乎一样,但是国士无双碾压军神。因为什么东西都一样的情况下,国士无双额外有30的机动。1)数值攻60防 30士气50,国士额外有30机动。范围,全兵击,士气维持。2)7采配,非常合理的一个采配点,一场战斗基本都能保证两次,攻城的时候可能不会放那么多次,防守的时候可能不止。3)拥有者关羽和韩信,关羽是高人气武将,韩信稍微差点,但是也会有人用。4)同上,关羽在早期的剧本在刘备旗下,因为势力武将偏少,这个技能的性价比是非常高的。至少比大耳的大义来的好用。5)加士气和防御这一点要比古今还有天下来的优秀,略微好于古今的加攻击和减士气,但是古今隐藏兵击伤害提高,在AOE的加持下,在实际使用上要优秀于军神和国士。
6.万人敌
三爷,您313怎么了?万人敌这个技能和吕布以及关羽的技能比,相差甚远。1)数值攻100,减士气20,全兵击,范围和士气维持。2)7采配,实在对不起这个采配,如果和小霸王一样6采配我还能接受。3)拥有者张飞,比较多玩家会接触到。4)活在了关羽的阴影里,单体技能的黄金期我跟大家分析过,但因为它的性价比原不及关羽的,所以我一般不会开。当然,大家扮演张飞,大哥不把指挥权给你,那你只能开自己的技能。5)和吕布的技能一样,缺点是不加士气和防御,加攻击战斗收益实在不大。而且没有兵击伤害加成。我醉了。总体而言不实用,不信的话你们只要打一下关羽剧本跟张飞剧本对比一下就知道了。非常接近的面板战斗力确实两个层次。推荐改为6采配。
7.斗志豪壮/斗志勇壮/斗将勇跃
这三个技能放在一起说,前两个技能差一个采配,但是勇壮士气只加30,所以性价比不如士气+100的豪壮。斗将勇跃多一个全兵击,但少了持续时间。性价比极高。1)机动+50/+30/+50,士气+100/+30/+50.连击,范围,维持士气。勇跃多了一个全兵击。时间2520/2520 /1800.2)7/6/6采配。其他的数值都符合这个采配,但因为持续时间,性价比有所溢出。一场战斗妥妥的两次以上6采配的甚至能开出3次。3)豪壮拥有者赵云,人气很高,这个战法争议比较大。勇壮的基本上都是准一流武将,华雄,庞德这样的。人气一般,一般人不会扮演。勇跃的持有武将是英布。一般人接触少。4)如果你玩前期赵云到大耳旗下,那么基本上你只会开这个技能。5)虽然一样不加攻防,但是这是作为有了连击这个强力技能的一个平衡,实用性要远比三爷的万人敌强很多。很多人拿它和关羽以及吕布的技能比。我测试过几次,可以确定一点,单挑的话云妹的技能比关羽的技能强,甚至庞德的勇壮也能与之一战。原因我测试过,是因为持续时间,在技能都开的情况下,云妹一开始杠不过关羽,但是关羽技能一结束,就不要不要的了。但是跟吕布杠略微差点,因为奋战状态下的无双兵击加成非常痛,至于是战法牛还是因为特技牛我就不知道了。但赢面也不小。不过1vN的情况我也分辨不出到底这三个技能哪个强。至于勇跃我可能单独提一下,很多人觉得勇跃比勇壮好,其实不然,实测英布勇跃和庞德勇壮几乎五五开。可能面板特技都有所影响,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持续时间长给予豪壮和勇壮的额外加分非常高。
8.猛将突击/烈将突击/突进指挥/突击指挥
这四个技能放一起说,几乎是一样的,就是数值有点差异。我第一次用曹老板通关最喜欢的技能,没有之一。简单而暴力。1)数值攻30/20/20 /10,防0/20/0/0,士气30/20/20/10。效果突击。持续时间1200.2)采配8/8/6/6。前面两个采配相比突进指挥显得性价比不那么好,但是和其他战法比,那性价比也是很高的。3)拥有者马超/甘宁/夏侯_,这三个都是高人气武将,登场率很高,所以接触的玩家也比较多。剩下的全都是准一流关平之类的。徐庶因为绊的原因,算一流武将,邓艾面板不错也算一流武将。但是玩的人应该没那么多。4)部队越多,性价比越高的一个技能,所以非常适合杀猪的、肥猪、老板、四世三公这几个兵多将广的主公。5)虽然加的数值不多,但是突击效果其实我感觉就是变向的连击,而且可以强制位移,用来突破包夹都非常强大,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对方如果只剩下一些残兵了就不要在突了,否则和孙策看到黄祖基本上是一个效果。
还尽量带有奋战的武将做前排,否则突击包围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被包围。就性价比而言,突进指挥性价比最高,一场3次突击和2次突击那效果可不是 10点攻击和10点士气能够弥补的。这里还要说明,烈将突击实测加的防御没有猛将多加的10点攻击和10点士气来的效果好。唯一一个加防比加攻收益小的战法。另外突击技能绊加成是效果而不是时间,这个收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三国志13
查找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
秦始皇兵马俑是在1974年发现的,随后在这里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博物馆,于1979年国庆节开放。
举世罕见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后,很快就轰动了中外,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观众们惊叹不已。古城西安由于有了秦兵马俑博物馆,很快就成了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国内外游人纷纷慕名而来。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元首和其他贵宾,多数都要把参观兵马俑列入日程。
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公里半,先后发一、二、三号三个坑。一号坑是当地农民打井时发现的,后经钻探先后发现二、三号坑。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宽612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在这个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个。在地下发现形体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实在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
走进博物馆的大厅,只见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齐地排列着上千个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铜色,高1.8至1.97米,一个个威武雄壮,真是气象森严,令人望而生畏。还有如真马大小的陶马32匹。陶马4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
兵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东的横队,每列有武士俑70个,共210个,似为军阵的前锋。后面紧接着是步兵与战车是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似为军阵主体。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虽为面南和面北的横队,每队约有武士俑180个,似是军阵的两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为军阵的后卫。武士俑朋的身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组织严密,队伍整肃。几十匹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整个军处于整装待发之势。
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
这批兵马俑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那个身披锨甲,右手执长予,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保卫的车士俑。
总之,陶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批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埋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在1991年以前,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的是一号坑。1991年9月,三号坑正式开放。三号坑面积只有一号坑的二十七分之一。但从这个坑出土的战车、武士和其他物品分析,这个坑可能是作为一、二号坑的统帅部。
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晏寨乡西扬村村民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了许多碎陶人,经考古工作者探测,这是一个长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1976年通过钻探,在此坑的北侧20和25米处分别又发现了两处兵马俑坑。按照它们发现的时间把它们分别定名为兵马俑一、二、三号坑。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2,780平方米。
一号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宽62米,深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为坑道式土木建筑结构,东西两端各有斜坡门道5个,坑道内有10道2.5米宽的夯土隔墙,隔墙上架著粗大的横梁,再铺芦席、细泥和填土。底部以青砖墁铺。一号坑兵马俑按实战军阵排列。俑坑的东端是一个长廊,站著三排面向东的战袍武士俑,每排70件,共210件,手持弓弩,他们是一号坑军阵的前锋部队。长廊南边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边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头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后卫。他们手执弓弩等远射兵器,担任整个军阵的警戒任务。在10道隔墙隔开的11个过洞里排列着38路面向东的纵队,每路中间都排列有驷马战车。陶俑全部身披铠甲,手执长兵器。他们是一号坑的主力部队。一号坑共有27个探方,根据每个探方里兵马俑排列的密度推算,全部发掘后可出土兵马俑6000余件,其中以步兵居多。
一号坑东端以北20米是二号坑,它是由4个单元内的4个不同兵种构成的一个曲尺形军阵,面积6000平方米,估计可出土陶俑1000多件,兵马和鞍马近500多匹。第一单元即俑坑东边突出的大斗子部分,是由334件弩兵俑组成的小方阵。第二单元即俑坑的南半部,包括一至八过洞,是由64乘驷马战车组成的方阵,每乘战车有军士俑三件。第三单元即俑坑的中部,包括九至十一过洞,是由19乘战车和100余件随车徒手兵俑组成的方阵。第四单元即俑坑的北半部,包括12至14过洞,是由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俑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四个单元有机联系构成一个大阵,又可以分开构成四个独立的小阵,能功能守,自我保护力强,反应快速。二号坑的四个单元中就有三个布有车兵,战车占到整个军阵面积的半数以上,证明在秦代车兵仍为作战的主要力量。木质战车因为年久已朽,但车辕、轮等却在泥土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车上的铜质构件尚存在。
三号坑在二号坑以西、一号坑以北25米的地方,平面呈凹字形,面积为520平方米,仅有4马1车和68个陶俑。它的东边是一条长11.2米,宽3.7米的斜坡门道,与门道相对应的为一车马房,车马房两侧各有一东西向厢房,即南厢房与北厢房。共出土陶俑64件。这些陶俑的编组排列与一、二号坑不同。一、二号坑内的陶俑都是按作战队形排列。三号坑内武士俑所持兵器也与一、二号坑内武士俑不同。后者配备的有长射程的弓弩,近距离格斗的矛、戈、钺、剑等,而三号坑内只发现了一种无刃兵器铜殳。铜殳在秦代是一种专门用于仪仗的兵器,在北厢房内还发现有残鹿角一件、动物朽骨一堆。可能是专供战前占卜或祷战活动的场所。通观三号坑整个布局,它可能是整个地下军阵的指挥部-军幕。
在我国,陶俑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但那时制作的陶俑体形较小,火候低,制作粗率。而秦兵马俑不仅形体高大,而且制作精细,造型准确,工艺水平极高。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按照发现的顺序,被编为一号和二号铜车马。当时皆被埋在7米深的坑里,外面用一个木椁装着。出土时,因木椁腐朽,土层塌陷,两辆铜车马都残破严重,其中二号铜车马已碎成1,555片,经过考古工作者和各方面专家两年半细心艰苦的修复,二号铜车马于1983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展出,一号铜车马也于1988年正式展出。
这两乘车都是四马单辕,呈前后纵向排列,前面的一号车应为古代的“高车”。二号车叫“安车”,分为前御室和后乘室。两室之间隔以车墙。赶车的人坐在前御室,主人坐在后乘室。乘室前面及左右两侧有三个车窗,后面留门,门窗都可以灵活启闭,窗上的小孔可以调节空气,从中外望。车上有椭圆形伞状车盖。此车通体施以白色为底色的彩绘,二号车配有1,500余件金银构件和饰物,显得华丽富贵。它可能是供秦始皇灵魂出游时乘坐的。一号车上配备有弓弩、箭头、盾牌,驾车者带有官帽,这说明此车是用来保护后面二号车的安全的。
铜车马是我国时代最早,驾具最全,级别最高,制作最精的青铜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它的出土,为考证秦代冶金技术、车辆结构、工艺造型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一号兵马俑坑T2方二过洞出土,通高1.97米,位于战车后(车为木质,已朽)。在车迹右侧伴出有鼓的遗迹一处,可知是掌握金鼓指挥军队的高级将领。此俑身穿双重长衣,外披彩色鱼鳞甲,双肩有短小的披膊(即护肩甲),胫部缚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鹖冠。双手交垂于腹前作拄剑状,其附近伴出青铜长剑1柄。身体强壮,长方面庞,两颊各有一撮浓,面容严肃,气质威武。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一号兵马俑坑T20方十过洞出土,为指挥车上的高级将领。身穿彩色鱼鳞甲,头戴鹖冠,双手交于腹前作拄剑状。身体魁梧,五官粗犷,神态武勇。造型准确,比例合宜。尤其面部的塑造更为精彩,富有肖像性的特征。
将军俑(二号俑坑出土)
二号兵马俑坑T9试掘方出土,位于长方形车阵的左后角,是此车阵的高级将领。通高1.96米,身穿双重长衣,外披鱼鳞甲,下穿长裤,足穿翘尖履,头戴鹖冠。双臂自然下垂,右手半握拳,持物不明。长形脸,一把长须,神态雍容儒雅,好像手握雄兵百万,成败胸有成竹。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兵马俑坑T1方三过洞车后,是指挥车上的高级将领。通高1.91米。此俑没穿铠甲,上身穿交领右 衽双重长衣,腰际束带。下身穿长裤,足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鹖冠,冠上有带系结颔下,带尾呈八字形垂于胸前。上身微向前倾,左手作拄剑状,右手持物不明。身体粗壮结实,大头宽面,容颜憨厚,性格纯朴,似出身于行伍的一位高级军吏。
铠甲武士俑(一号俑坑出土)
这3件武士俑的装束基本相同,都身穿交领右衽长衣,外披铠甲,下身穿短裤,腿扎裹腿,头绾圆形发髻。有的穿短靴,有的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双臂自然下垂,右手作提弓弩状。此类圆髻铠甲俑,一号兵马俑坑内目前共出土155件,其中有84件是跟随战车的隶属步兵俑,其余71件是独立步兵俑。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步兵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俑的发髻部位于头顶的右侧,反映了秦人尚有的习俗。交领右衽长衣属于汉服,而短靴和腰际束的革带属于胡衣,显示了秦朝时民族文化的融合已深入到人民的生活。左面第一个武士俑身上有一刻文“尚”字,为陶工名,是此件陶俑的制作者。
铠甲武士俑(局部 三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三号俑坑南区的甬道内,是担任警卫任务的卫兵,秦国称为短兵。俑身穿铠甲,脑后绾六股宽辫形的扁髻。右臂前曲,右手作持长兵状,威然挺立,神态英武。身体的塑造手法比较简洁,无过多的虚饰。面部的雕刻细腻,风格明快。眉毛经过艺术夸张,塑得棱角分明,远看使面目的轮廓更加清晰。面部施粉红色,眼睛绘白睛黑珠,炯炯有神。此俑是三号俑坑中比较成功的佳作。
铠甲武士俑(一号俑坑出土)
这些武士俑都是一号兵马俑军阵的步兵俑,以其装束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图1、图4是介帻铠甲武士俑,图2、图3、图6是扁髻铠甲武士俑。介帻铠甲俑身穿交领右衽长衣,外披铠甲,双肩有披膊。下穿短裤,胫缚护腿,足穿方口齐头履。头绾圆形发髻,上罩尖顶的圆形软布帽(古名介帻)。左手作握剑状,有手作提弓弩状。图5的背甲上有两个陶环,环上原系结着箭箙,箙内有箭百支。介帻铠甲俑是重装步兵俑,一号兵马俑坑内已出土403件,其中独立步兵俑88件,隶属于战车的步兵俑315件。介帻铠甲俑不戴头盔,作战英勇,是秦国步兵的重要组成部分。
扁髻铠甲俑的装束与介帻铠甲俑的主要区别,是在脑后绾六股宽辫形扁髻。有的扎裹腿,有的缚护腿;有的穿靴,有的穿履。有的握弓弩,有的持矛、戈等长兵。图6的手势比较特殊,左手半握拳,手腕扭转拳心向左下方,持物不明。一号俑坑内现已出土扁髻铠甲俑51件,其中独立步兵俑22件,隶属于战车的步兵俑29件。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战袍武士俑(一号俑坑出土)
这两件武士俑为轻装步兵俑。身穿交领右衽长衣,腰束革带;下穿短裤,腿扎行滕;足登履;头绾圆形髻。左手作按剑状,右手作提弓状。俑的附近伴出有成束的铜镞及铜弩机。图7的武士俑身材修长,长方面庞,五官粗犷,是关中秦人的典型形象。图8的武士俑,高颧骨,络腮大胡,似来自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士兵形象。一号俑坑内现己出土战袍武士俑400件,多为军阵的前锋。
骑兵俑(二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二号俑坑T12试掘方内,马身长约2米,通首高1.72米。马背上雕有鞍鞯,头上戴有络头、衔、缰。骑兵俑身高1.80米,立于马前,一手牵拉马缰,一手作提弓状。骑兵俑的铠甲比步兵和车兵的甲衣短,长度仅及腰际,双肩无护肩甲,这样便于骑马和操持弓弩。上衣为窄袖口,双襟交掩于胸前,长度及膝,这样抬腿上马比较方便。下身穿长裤,足登短靴,头戴圆形小帽,帽上有带扣结颔下。骑兵俑的服饰是秦人服饰与古之“胡服”交融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之一。
鞍马(二号俑坑出土)
二号兵马俑坑T12试掘方出土。马身长约2米,通首高1.72米。剪鬃辫尾,两耳前耸,张口作嘶鸣状,马背上雕着两端略微隆起中部下凹的鞍垫。鞍的质地似为皮革,鞍面为红色,上面缀有八排粉红色的鞍钉。鞍下衬着绿色的鞯,鞍的两侧及前后两端缀有叶形及条带形的彩带作为装饰,鞍上有条类似皮质的扣带盘绕马腹,把鞍紧紧固着于马背上。鞍后有秋攀于马臀,以防鞍向前滑动。过去认为中国马鞍的出现始于汉。秦俑坑骑兵马的出土证明秦王朝时已有了低桥鞍,只是还没有马镫。马镫始于西晋时代,到隋唐时代带马镫的高桥鞍出现,骑兵马具的发展才进入成熟阶段。
鞍马(二号俑坑出土)
鞍马头部 鞍马局部
牵马俑头像(二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二号俑坑北半部T12试掘方。容颜端庄,一双大眼绘着白睛黑眼珠,灼灼有神。面部轮廓清晰,肌肉起伏的变化合乎解剖原理,是件优秀的艺术佳作,身上残存的彩色较多,朱红色的衣领和联甲带,面部施色两层,下层为红色,上层为粉红色
御手俑(局部 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俑坑东端T10方七过洞的一乘战车旁。通高1.88米。身穿铠甲,双肩无披膊,戴长冠,冠上有带系结颔下。双臂向前半举,双手作控辔状。身微前倾,目光下视,神情专注地控驭着车马,是个忠于职守的御手。兵马俑坑出土的御手俑头上都戴冠,其地位高于一般士卒。
御手俑(二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二号兵马俑坑T1试掘方战车后。通高1.89米。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胫缚护腿,足穿履,头缩圆形发髻。戴长冠,冠上有带系结颔下,带尾垂于胸前。甲衣比较特殊,双臂的护甲(古名披膊)长及手腕,手上并罩有护手甲,颈部亦围有护甲(古名盆领)。这种甲衣为迄今为止考古发掘所仅见。古代战车上的御手站在车上控驭车马,目标大容易受到敌人箭镞的伤害。御手一旦受伤则车易失控,造成军队混乱而致败,所以特别注重对御手的防护。
车右俑(二号俑坑出土)(图1)
二号俑坑南侧T1试掘方一过洞出土。高1.82米。同出的还有御手俑和车左俑。三件俑在车上作横一字形排列,中间为御手,两侧的甲士古名之为车左和车右。此俑居于车的右侧,故名车右俑。身穿长衣,外披铠甲,胫缚护腿,足穿履。绾圆形发髻。左足向左前方跨半步作丁步站立姿势,右臂前曲作持戈、矛等兵器状。左臂下垂,衣袖绾于肘部,曲掌掌心向下作按车状。头微向左侧转作凝神听令状。只要一声令下,即可腾跃登车,驰骋疆场。
车左俑(二号俑坑出土)(图2)
二号俑坑南侧T1试掘方出土。高1.82米。位于战车的左侧,一手作按车状,一手作持长柄兵器状。古代战车上三名甲士的职责:御手负责驾驭车马,车左和车右分别负责与车两侧的敌人格斗,所谓“左攻于左”、“右攻于右”。古代的车战,是双方的战车相向冲击错毂交战,车左和车右的分工是与这种战法相适应的。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图2)
出土于一号俑坑一乘指挥车后,高1.93米。身穿内外两重长衣,外披鱼鳞甲,前胸甲的下摆呈尖角形,背甲的下摆平齐,长及腰际,双肩无披膊(肩甲)。头戴鹖冠,足穿履。双臂自然下垂,右手缩于袖管内,左手半握拳,持物不明。五官清秀,一把长须,显得足智多谋。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图3)
出土于一号俑坑东端T19方九过洞的指挥车旁,车迹的附近伴出铜甬钟1件。钟是指挥军队的号令之一,所谓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俑高1.95米,身穿交领右衽内外两重长衣,腰束革带,腿缚护腿,头戴鹖冠,没穿铠甲,是轻装的将军俑。左手作拄剑状,右手半握拳,持物不明。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俑坑东端T10方五过洞的一乘指挥车旁,车迹的附近伴出鼓的遗迹。鼓为将领用以指挥军队的号令之一,所谓“鼓之则进,重鼓则击”,俑通高1.96米,身穿两重长衣,外披鱼鳞甲,双肩无披膊。甲的周边彩绘的花纹已脱落。头发拢于脑后绾成扁髻,戴鹖冠。双臂自然下垂,右手拇指与食指、中指相捏缩于袖管内,左手半握拳,持物不明。下巴有长须,面带笑容,显得性格开朗。衣角上有“宫臧”二字印文,为陶工名,是此俑的制作者。
将军俑(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俑坑中部一指挥车旁,通高1.97米。身穿彩色鱼鳞甲,甲上的花纹已脱落仅在泥土上留有残迹。戴鹖冠,冠上有带系结颔下,带尾飘于胸前。双手交于腹前作拄剑状。络腮胡,容颜开朗,性格豁达。
将军俑(二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二号偏坑东北角的T4试掘方内,通高1.95米。身穿双重长衣,外披鱼鳞甲,双肩有短小的披膊,戴鹖冠。双手交垂于腹前作拄剑状,二号俑坑的督兵方阵由跪射俑和立射俑组成。此将军俑位于弩兵方阵的左后角,当为弩兵的指挥官。
《三国志13》全战法效果说明 三国志13战法哪个好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三国志13》全战法效果说明解析攻略 哪个战法好
作为一个从三国志5玩到13,太阁4-5,信长9-14的资深玩家来说,光荣的游戏都是满满的回忆。个人认为,最经典的当属三国志 5.8.9.11,太阁5,信长11天下创世。当然,三国志13就目前的水平来说,电脑AI是最高的,统一难度是最大的,PK版本应该不会令人失望。闲话少说,let’s详解313全部战法(1.03版本)。
一、全体战法
1:天衣无缝
采配10,攻击+40,士气+100,效果:抚慰(回复溃逃、挑衅、伪报效果),持有武将:刘禅
首先为安乐公平个反,作为一个君主,能上能下,能屈能伸,亡国了还能全身而退,保全了家族,这份胸襟和智慧中华5000年也没出几个,智力政治啥的至少上80吧。
本作最大的特色就是士气主导战场,兵再多,将再牛,士气低下只能被动挨打,所以士气加得多的战法和士气维持的战法威力惊人,天衣无缝加100士气,附加抚慰效果,而且是全体Buff,可以说是大军团作战的杀器,用得好关键时刻能扭转战局,持续时间跟神算阵法一样,而且本作智力对持续时间的影响较小。缺点是采配太高,持有武将刘禅局限性太大。
综合评价:
威力指数:10星
实用指数:6星
综合指数:8星
2:始皇帝
采配:10,攻击+60,防御+60,士气+50,机动+50,效果:维持士气。
持有武将:嬴政
名称怎么看也不像个战法,还不如叫:横扫六合,君临天下.....但是是个非常强力的群体Buff战法,唯一一个攻击、防御、士气、机动4项属性全加的群体Buff,外加士气维持,持续时间跟天衣无缝一样,比猛将突击和烈将突击时间要长,如果带枪兵的话简直是马超甘宁的噩梦。缺点也是采配太高,战法持有者嬴政本作高达97的统帅也为这个技能增添了不少色彩。
综合评价:
威力指数:10星
实用指数:8星
综合指数:9星
3:猛将突击
采配:8,攻击+30,士气+30,效果:突击(可朝指定方向穿透敌军,途中无法转向,被突击到的部队会渐渐掉士气,最多可-90左右)
持有武将:马超(霍去病、赵胜、蒙恬)
马超这一代其实相比11.12有所加强,虽说战法加的属性不多,但是作为群体Buff,马超(91统S骑,外加豪胆猛进的重臣特性)绝对是313最强的骑兵统帅。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凡有关突击战法,必须得老司机才能领悟其精髓,毕竟8的采配,姿势不对得不偿失。
综合评价:
威力指数:10星
实用指数:8星
综合指数:9星
4:烈将突击
采配:8,攻击+20,防御+20,士气+20,效果:突击
持有武将:甘宁、项燕?
附加属性和猛将突击类似,少10点攻击10点士气,多20点防御,如果说马超是无畏冲锋的勇士,那么甘宁除了勇猛,还外加一些稳重,不管是战法还是武将,二者都在伯仲之间,作为骑兵的第一统帅,实难取舍,但是考虑到个人属性以及各自在势力中所起的作用(马超统91骑S神速9奋战7连战7豪胆猛进,甘宁统92骑A神速4奋战8连战8骑马调练),骑兵第一统帅当属马超,甘宁位居次席。
2个全体突击类战法,与辽神的疾驰不一样,更适合正面作战,享受屠杀的快感。
综合评价:
威力指数:10星
实用指数:8星
综合指数:9星
5:威风指挥
采配:6,攻击+40,全体敌军士气-30,效果:无
持有武将:袁绍,董卓,司马炎
光荣给袁绍和董卓威风指挥,可谓是用心良苦,公元190年正月,反董卓联盟成立,袁绍为盟主,麾下18路诸侯,可谓群星璀璨,名将云集,双方盟主,一个富二代,一个官四代,惺惺相惜,连战法都一样。威风指挥提升属性不多,而且无附加效果,好在消耗采配较低,仅6的全体Buff,实用性非常强,可以说这代袁绍是历代中战法最强的一代,四世三公的袁四代得以正名。
综合评价:
威力指数:6星
实用指数:8星
综合指数:7星
希望能帮到你,求采纳。
孙策带谁比较好
1、孙策+鬼谷子
孙策和鬼谷子的技能机制正好相辅相成,鬼谷子的隐身和减抗性,可以让孙策爆发更高、进攻更稳定。
同时孙策和鬼谷子的控制技能可以相互配合,两个人就能制造一波大团灭,双排上分非常强势。
2、孙策+安琪拉/嬴政
孙策和安琪拉的搭配是在孙策的大招可以带人刚刚推出的时候,就已经出现的打法套路,孙策的大招开船让安琪拉和嬴政的追杀范围更长了,而且可以弥补阵容控制不足的缺点。
但是实际上排位赛和巅峰赛,尤其是高分段的时候,并不算特别好用,大家可以在娱乐模式里进行尝试。
3、孙策+黄忠
孙策和黄忠的组合,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火出圈的套路,这一套路让黄忠化身移动炮台,追杀能力直接PLUS。
但缺点在于,如果黄忠自身的发育不好,很容易形成“买一送一”的局面,因此这套体系对孙策自己的开船技术也有很高的要求。不建议当成核心打法。
4、孙策+宫本武藏/高渐离
宫本武藏和高渐离这两个英雄的三技能,对后排都是具有毁灭性的。但是由于自身的机动性不强,接近敌人比较困难,因此可以借助孙策的船,来迅速接近敌方后排,并且凭借孙策的控制来打出一波“神兵天降”。
三国志12隐藏武将的特技跟战法分别是什么?
你指的历史武将吧。。
韩信 全军兵击 7 范囲内己方全兵种特殊攻撃
白起 强袭 5 自身攻撃?机动力上升、全兵科特殊攻撃
英布 刚勇 5 自身的攻撃?武力上升、动揺和挑発状态回复
霍去病 远猛射 5 自身攻撃?射程?视野上升、全兵科猛射
刘邦 义勇兵 8 范囲内己方攻撃?防御里上升、伤兵回复
项羽 万人敌 6自身攻撃?防御?武力上升、全兵科特殊攻撃
虞姬 智力上升 2 范囲内己方知力上升
嬴政 全攻击强化 6 范囲内己方攻撃力上升
乐毅 全军猛攻 7 范囲内己方攻撃?破壊力上升
吴起 神火计 8 范囲内敌方知力差伤害、攻撃?防御力低下
孙膑 连环计 7 范囲内敌方机动力?知力低下
张良 八阵之法 8 范囲内己方戦闘力上升、伏兵效果
孔丘 镇静 3 范囲内己方动揺和挑発状态回复
范增 诱虚掩杀 7 范囲内敌方攻撃力低下、移动速度下降
萧何 全军索敌 3 范囲内己方视野和机动力上升
希望你满意采纳哦
好了,今天关于“嬴政必胜阵容搭配最新战法”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嬴政必胜阵容搭配最新战法”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